李老師班的王某某同學,她是李老師的數學課代表,學習成績優秀,工作認真負責,長得也很漂亮,李老師很喜歡她。她平時愛說愛笑,大大咧咧,一個很普通、很沒有心計的女孩子,跟班里的男生女生都很說得來,活潑可愛的。她的成績一直以來都很優秀,可到了初三學期成績急速下滑。上課不注意聽講,不是瞅著籃球場發愣,就是拿著小鏡子照呀照,要么整整衣服,要么縷縷頭發,課代表的本職工作總是忘了做,她的表現很反常,讓李老師深思。
那天,王某某沒來上課,她讓同學給她請假說病了,當時李老師沒多想,李老師像往常一樣打電話到她家里核實情況,父母說:“她上學去了。”頓時李老師就蒙住了。孩子根本不在家,天哪!她去了哪里?李老師突然意識到以前她的異常舉動,汗都出來了。以前值班老師也曾向李老師反映,說她跟一個男生在一起,當時李老師沒在意,因為她性格外向,平時總是和男生打成一片,這下李老師明白了。
李老師立刻想盡一切辦法,終于找到了她。李老師和她談了很多,談人生、談她的潛力、談她的優勢、談到美好的未來,她感動地落下了眼淚,她告訴李老師自己很困惑。
原來那個男生是隔壁班的,他是校籃球隊的,她說那名男生經常來找她,一開始李老師也沒想那么多,也就是在一起玩,也許自己在朦朧中戀愛了。父母知道后狠狠地訓斥了她,沒收了她的手機,還不讓她邁出大門一步,李老師做了父母的工作,她回到了學校。
案例分析:
像王某這樣的女生缺乏保護意識,在中學階段是孩子生理發育的高峰期,但并未完全成熟,這樣不成熟的心理促使中學生渴望與異性交往,中學生激情占優勢,又沖動,控制能力又差,由于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缺乏,很容易產生越軌行為。像王某這樣思想單純、沒有心計的女孩子很容易被別人引誘,上當受騙。
王某對于男女同學的友誼的度沒有把握好,不知道掌握分寸,不懂得適可而止,沖破了底線,致使由友誼向“早戀”的跨越。
缺少主觀判斷能力。由于這個男生經常去找王某,給她買東西吃,給她講笑話,看不見的時候還給她發信息,起初王某沒想那么多,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,和他交往就像和其他男同學交往一樣,由于這個男生不斷用各種方法向王某示意,使得關系走入誤區。
升入中學后,開始住校,一切生活起居都在學校里,孤獨、寂寞、想家,促使她和別人交流,有了委屈、心事不合適向父母、老師說的,只好找信賴的異性傾訴,她覺得這樣的人可以保護她,時間一久,便成了交心的朋友,形影不離。
- 上一篇:早戀案例分析3:青澀的感
- 下一篇:早戀案例分析5:初中生早